邰哥最近幾天秀出了他的職業大客車執照,這是他花了將近一年努力的成果,讓許多人敬佩他堅持與努力的精神。
不過具體來說,職業大客車執照有多難?去年10月,全台灣的職大客執照總共有9萬898張,聽起來還滿多的。但是2016年時,職大客執照有9萬2465張。而在過去這四年,普通大客車執照卻從13萬張成長到15萬張。
擁有職業大客車執照才能開公車,普通大客車執照可以開遊覽車。後者的門檻低、待遇不錯、工作環境的壓力也比較小,當然產生這樣此消彼長的趨勢。
這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去年內湖公車事故之後,有越來越多人討論巴士司機的勞動環境問題。工作時間太長、休息時間不夠,都是導致職業大客車司機逐漸放棄這項工作的原因。
40歲以下有職業大客車執照的駕駛在2015年時是2萬9千人左右,去年11月只剩下2萬4千人。長久這樣下去,巴士司機的工作環境只會越來越惡劣而已。
雖然我們有一些應急的措施,例如提高巴士司機的退休年齡,台灣目前打算提高到68歲。有類似問題的日本已經提高到75歲。
但是真正的改善方式還是要讓公車司機的工作環境更加友善。減班與調整票價看起來都是大家會討厭、但是勢在必行的措施。
過去許多地方議員或里長,常常為了政績,阻擋一些較無效率路線的減班,但這件事情真的不能繼續下去。減班就是指路線公車的間隔拉長,但最早和最晚的班次不變,以免影響通勤族的權益。
這是我今年在交通委員會討論的問題之一,希望這個問題能獲得社會上更多的認同,路線調整與減班是我們改善公車司機勞動環境與行車安全的重要解方。